星期一, 12月 26, 2005

單車上的白日夢

人到中年,方才購買人生的第一部單車。台灣製的Haza,屬於越野爬山型,二十四波段,重約三十磅。家住西貢菠蘿輋,附近一帶都是高低起伏的山坡小丘,約有十五條新舊村落,由許多盤旋曲折的小徑山路連接起來。十六座位的綠色專線小巴,是這裡的集體運輸工具。對許多人來說,在菠蘿輋一帶踏單車是自殺式行為。要麼便鍊就一副決絕的心智系統,可以忽略腰部以下、小腿以上的一切酸痛疲勞,才能榮升單車一族。

原來購車當日,是和鄰居三人一致行動。大家年紀相若,最年輕的也有三十多歲,不約而同都做了人生的第一次選擇。每次四部單車從村子出發,可謂陣容鼎盛,單車上鮮黃亮藍的色調,也為平淡的鄉郊生活帶來一些悅目的視覺色彩。

看著友伴呼嘯下坡時的輕快自由,心想中年人踏單車,不求刺激過癮,只求平穩過渡,五十年不變。可惜一年的日子下來,單車四人組無復當年的光輝。我則習慣了每天清晨六時出門踏車,由菠蘿輋路落西貢公路,再踏往水警總部,來回約十公里的路程。一於嚮應衛生署的呼籲,每日運動三十分鐘,健康又愉快。

每天出門踫見的,無論是校巴叔叔、小巴大佬,還是那天可見憐的要大清早上班的中產汽車族,都難得地容納我這個礙眼阻路的中年單車漢。大抵鄉郊樹木繁茂,清晨的安多芬起了鎮定神經、舒緩情緒的作用吧!況且我想大家都明白,這些都是朝晚踫見的鄰人,如果各不相讓搶線爬頭,便容易壞了社區祥和之氣。

鄰居阿黃平日是汽車族,假期有時也會變身爬山單車族,為了消脂減磅。但他仍然不滿那些在路上「風馳電掣」的單車族;對!是單車族。阿黃說他們不守交通規則,亂闖紅燈兼且阻住地球轉。他還好心相勸,叫我不應在路上踏車,「萬一被那些思域仔撞倒便無仇報了!」

那次清早踏車,我在紅燈前二十公尺左右慢車滑行,預備停車。有汽車族在我車後嚮號,我回頭一望,是一位駕駛「奔馳」房車的外籍人仕。我將單車停好再次回望,只見他眼望遠方,目光冷冷,彷彿我不存在。面對汽車族對單車族的偏見,我沒有憤懣,只是滿臉無奈。

警方因應近來涉及單車的意外增加,將會嚴厲撿控「違法」的單車族,包括在行人道上踏車的人仕。我不能妄自判斷警方的執法是否合理,但我看完全篇報導,印象是警方只懂得嚴刑峻法,而且只針對弱勢的單車族,或者他們應該知道最需要教育和反省的反而是汽車族 —— 你們並不是道路的唯一使用者。單車族更要明白自己不是二等公民而委屈於公路一旁。

有次我們一行四人成直線靠左邊慢線前進,有汽車族不耐煩抽頭超前,濺起地上的積水弄污了友伴,我們眼望汽車進入前方不遠的停車場,便記好了車牌和型號隨即進入車場尋找那位魯莽無禮的司機。我們要求對方道歉並且警醒他在這鄉郊小路不應高速駕駛。對方也坦率道歉說約了朋友趕時間才心急犯錯。四個對一個那倒楣的司機大可能格於形勢比人強,心想下次無咁失威睬你都傻!但難得的是雙方對話中沒有夾雜半句粗話,更沒有人豎起「中指」,看來雙方還有溝通的餘地。

或者有朝一日,政府規定汽車族考獲車牌前必須懂得踏單車,又或者單車族必須通過汽車筆試(起碼懂得辨識交通標誌。)才能榮升單車族。要令社會大眾明白,尤其是汽車族要學懂尊重、容納,因為單車族比你們優越。汽車排放廢氣,導致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冰川溶化、海水上升‥‥。

政府最近諮詢公眾的可持續發展大綱,表面看來是一大進步,可惜的是諮詢大綱仍然只停留在技術層面裡來看問題;風力發電還是繼續沿用煤發電?引進最新的高溫處理垃圾還是回收循環等,技術只是「如何」解決問題,是成本效益,多快好省的市場計算。或者我們可以重新思考「為何」這個原因嗎?我們為何要用平均十六磅穀物和黃豆餵養牛隻,卻只換得一磅牛肉?你為何三個月便要換一部手機?一年換兩部電視?最少丟掉了三百六十五個報紙膠袋?為何老是被香港人看扁的台北市,早於多年前已成功推行家中垃圾分類,我們卻仍停留在藍啡黃的嬰孩階段?如果我們不能重新思考如何有責任地消費,所謂可持續發展便只是另一個八萬五。

可持續發展是一場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的心智重塑,而不是技術官員的科技迷思。電視上看到地球之友舉辦的太陽能車設計比賽,我差點捧腹大笑,大費周章的設計顯然及不上一部簡單實用的單車。

自我打從年前騎上單車時,便完全做好了心理準備。香港的道路設計從來都未顧及到單車一族,大部份的集體運輸系統都不容許單車進入。無論是九鐵或地鐵都有轉乘泊車位給汽車族,有時更可以享受優惠車資。單車從來都不是他們的都會藍圖。

有甚麼比將自己化成再生能源來推動單車前進,既環保、有效又化算?更別說踏車可以強化心肺功能,減少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普遍的都市疾病。運輸署特設優惠,鼓勵市民舊車換新車,我認為政府為了減少污染,增強市民健康,這項措施應同樣適用於單車。

看見香港之子黃金寶的車上英姿,我固然與有榮焉,但我更偑服那些每天踏著單車派報紙送外賣、或左右兩邊各掛一罐六十公升石油氣的無名英雄。他們無懼於惡劣的市區路況、目露兇光的汽車族司機,於旺角、油麻地、長沙灣等大街小巷穿梭來往。雖然他們喜歡反方向前進,不看交通燈,更不分馬路和行人路,但請讓我們撫心自問,這個自稱差點超越曼克頓、超越倫敦的國際都會,有認真為單車族設想過嗎?(我正式建議他們儘快成立單車業運輸總工會,為會員爭取權益。可以的話,還應爭取加入立法會功能議席。)

唐司長說要發展大嶼山,其中有物流園、更多的主題公園、水療酒店、而且還包括一條全港最長的爬山單車徑,我聽了以後更覺惶恐,心怕香港最後的綠色天堂最終也要變成了綜藝合家歡式的假日消閒地。政府高官的眼中,大自然是可資利用的資產,更可以分割斬件截長補短,裁剪成適合一家大細中外遊客來享用。單車永遠只是其中一項康體活動,絕不是他們的都會規劃。
唐司長還拾人牙慧,搬出鄧同志多年前的說話:「發展是硬道理!」。殊不清楚當時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不發展便真的前路茫茫。照說香港已晉身國際都會前列,總可以為後世留一片淨土,不被「發展」淹沒吧?

幾年前聽說北京是世界上單車使用率最高的國家首都。十五年前的六四,電視影象傳來的,除了慷慨激昂的面孔、槍林彈雨的奔走外,有兩幕令我印象深刻,一是從高處俯瞰大街,有人受傷流血躺在單車後面的木板上;另一幕是清場以後,天開始亮,坦克慢慢輾過一堆疊起來的欄杆和單車‥‥。

最近國內出版了一本「自行車的日子」,帶著傷感愐懷昔日的時光,大量豐富的黑白照片,讓你可以感受到單車的確曾經完全走進了尋常百姓的生活裡頭。隨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輪向前滾動,單車的形勢便自然落後,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記憶中。

我不敢想像唐司長的大嶼山越野單車徑會毀掉多少樹林生態,我倒希望他的稅務新構思包括踏車上班可以儲足里數換取百佳禮券、看電影有八折優惠、飲茶時出示單車證可以優先安排座位、而最精采的是打工仔買單車代步可以寬減薪俸稅,價錢與單車等值。單車族便永遠都收起「中指」,豎起醒目提神的「大姆指。」

1 則留言:

Jue 說...

I have a thing for bicycle, almost 7 years. My long-term companion. It's a more environment-friendly way of moving around and a reminder of simplicity that life could offer.